2022年11月20日上午9点30分,我院主办的“全球教育视点”系列讲座第十讲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郑新蓉应邀做主题讲座:性别空间、教育与人的发展。本次讲座由皇冠买足球的官网党委书记张晓京主持,校内外170多名师生在线参与。
本次讲座,郑新蓉教授从我国女性教育的进展及原因分析、教育中性别平等尺度、女性教育快速发展的环境推手、再认识性别和达成行动五个部分向大家盘点了我国女性教育取得的成就,梳理了女性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我国应该如何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给出了建议。
郑新蓉教授从1995年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以下简称世妇会)引出主题,以期在世妇会召开27年之际,通过对女性教育发展历程的反思,为我国未来的女性教育提供历史借鉴。
郑新蓉教授首先明确了性别平等教育、教育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指标和社会发展空间等相关概念,提出了用以衡量性别平等层层递进的四把“尺子”:就学指标、过程与环境指标、教育成果指标以及社会发展指标。
结合贵州考察实践,郑新蓉教授对各个指标做出了详细深入的解释,并提出评价性别平等要“超越数字”,“隐形指标”比“数据指标”更难监测。她特别提到,近年来在女性教育取得“数字平等”成就的同时,在“千姿百态”的性别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着一些出其不意的挑战。比如,各类分散的实践和项目并未形成社会整体的变革,平等的教育成就会遭遇更大的社会观念和习俗的阻滞。因而,当审视女性教育中一些“可喜”的指标时,需要深入思考“何为因,何为果”?
随后,从我国两次大规模的教育扩张切入,她分析了当时推动女性教育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推手。从外部环境来看,基础教育的性别平等以及相对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为女性进入高等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国际援助、本土公益组织和独生子女政策则成为一段时期女性高等教育比例不断攀升的重要推手。
郑新蓉教授还特别探讨了影响我国女性教育的观念和制度因素。她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关于劳动解放妇女的阶级话语是制度特色和观念基调,而改革开放之后,来自国际社会和西方社会个体本位的权利主张共同主导着妇女和女童教育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对妇女受教育的合法性认识在代际、性别和阶层上的差异。
最后,郑新蓉教授总结到,性别除其生理上的意义外,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的历史和文化的意识,是一种社会身份,人性的丰富性则是我们破除了性别的隔离之后一种自然的表达。
在交流提问环节,皇冠买足球的官网副院长申素平教授认为,郑新蓉教授的讲座对教育法学中受教育权的研究、教育立法中性别问题的关注都有启发。
张晓京总结到,男女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女性教育,作为实践男女平等国策的重要途径,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不容忽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教育、科技、人才“三轮驱动”,三位一体发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实现上述目标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教育的途径更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女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我们今天探讨性别教育,既能丰富我们教育研究的视角,也有助于各位同学从性别的维度审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